太白山(Mountain Taibai)主体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连带西安周至县部分。它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太白山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太白山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纪始,世界各地学者慕名纷纷前来太白山考察,而太白山已成为科考研究避暑旅游体育运动和教学实习的重要基地。太白山是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位列道教第十一洞天,玄德洞天。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因此,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陕西太白、眉县、周至三县交界处。面积56325公顷,保护区于1965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太白山为自然保护区,是一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山上古木参天,古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之说。 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高等植物有2000余种,太白山的独叶草为世界罕见,极其珍稀,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水青树、星叶草、太白红杉等21种;太白米、太白参都为上等中药。太白山有鸟类230余种,兽类40余种,大熊猫、羚牛、豹、金丝猴等为珍稀动物。
太白山横卧在宝鸡眉县、太白、西安周至3县境内。因山顶终年积雪,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银光四射,故称太白。它是横贯陕西省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秦岭的最高峰。
太白早为名山,诗人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人曾游过这里,写下了著名诗篇。其中李白的《登太白山》写道:“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目可近月,前行若如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这里气候异常,风云多变,相传在山下行军,不敢敲鼓吹号,否则疾风骤雨会顷刻而至。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奇特的风景。苏轼称它“岩崖已奇绝,冰雪竟雕皱。”太白山还有很多古建筑,历代庙宇有14处,现存房屋32栋,80余间,石碑5通,铁碑10通,铁佛110余尊,木雕像64尊,还有铁钟、铁炉等。旧历七月一日为太白山庙会,每逢此时,山上山下,游人不绝。“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西部,地处宝鸡市的太白县、眉县和西安市周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至县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07°22′25″——107°51′30″和北纬33°49′30″——34°05′35″之间。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保护区北大门黑虎关海拔1060米,相对高差2707.20米。保护区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4.5千米,总面积56325公顷。保护区东自周至县西老君岭,西至太白县鳌山;南起周至县龙洞沟,北到眉县营头镇黑虎关。秦岭主梁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
太白山是指东、西太白山及其间的主脊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的组合体,由主脊和南北延伸的峰岭构成太白山的骨架,海拔多在2600m以上。从构造成因上看,它是一个断块山地,太白山占据了太白断块的主体,其主峰拔仙台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其海拔比北部的关中渭河谷地高3000余米。太白山顶面微向南倾。东西长,南北极窄;北坡极为陡峻,多深切峡谷或障谷。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岭脊狭窄,山顶浑圆,山脊多呈套谷结构,并有多级阶发育。南坡相对平缓,河谷稍开阔,山脊多呈穹状和平梁状,除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外,在下部河段均发育了宽阔的槽形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到多级阶地。
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个个高山湖泊,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当地老人都称其为“神湖”,实则为“冰蚀湖”。这些冰蚀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称,被列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台、跑马梁一带,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由拔仙台环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第四纪冰川所特有的地形地貌历历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谓是研究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
太白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太白山顶终年积雪,每当盛夏,从关中平原眺望,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蔚为奇观。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地理属古北界,东方落叶林省,处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北坡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南坡又多含华中植物区系成分。许多植物,特别是第三纪古老的孑遗种和横断山脉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太白山是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且南北坡动物差异较大,北坡以古北界动物为主,南坡以东洋界为主,并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土壤资源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在全国土壤地理分区中,属黄河中下游,华北山地,秦岭北侧伏牛山褐土、棕壤区(Ⅳ- 4c),但因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更由于相对高差很大,因而成土因素的组合复杂多样,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并且在山体上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十分明显。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把保护区的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按主要土壤形成过程以外的为一次的或附加的成土过程,划分出15个亚类。
自然资源
太白山的景色,从北坡到南坡,可概括为八景: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斗母奇峰指的是斗母宫一带的石柱山,特别是麦落石、五台、一堵墙、望乡台等处,花岗片麻岩傲然挺立,千姿百态,堪称奇绝。平安云海是指站在海拔2790米的平安寺观赏云海。这里在云端之上,云有的像锦缎一样抖动,有的像轻纱一样飘拂,有的像江河一样奔腾,有的如海潮一样汹涌……
太白明珠是指太白山的湖泊。太白山顶有三个湖泊: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及玉皇池、明星池等,池水清澈可鉴毫发,是我国较高的高山湖泊。池面常被云雾笼罩,雾开则微风波动,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霞光异彩,别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景象。太白冰洞在大爷海东侧的崖壁上。此洞是沿着一条断裂层形成的,洞内阴冷潮湿,寒气袭人,至今有冰枝、冰块。从大爷海向西南延伸有一宽500米,长40公里的山梁,传为刘秀当年跑马之地,故称“刘秀跑马梁”。拔仙台又名八仙台,是太白绝顶,为一不规则三角形台锥,太白山最大的庙宇群就修建在这里。台顶面向南缓倾,形成了面积为8.4万平方米的宽坦平面。在八仙台、文公庙梁、西跑马梁一带,石河、石海广布,景观奇特。
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7月,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从此太白山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娉婷少女才向人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讲述她传奇的故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县境内,公园面积2949公顷,包括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这里山峦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古枫垂阴,沟壑幽深。阳春,草木吐翠,万花争艳;盛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山果串串,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温泉吐雾。被誉为眉县八景之一的“凤泉神泽”、“鱼洞仙音”,会使人怡然自乐;传说中的“唐子城”、“二郎阁”、“牛窑”、“神女碑”会把你引入美丽的童话世界;神功石、泼墨山、世外桃源、开天关、七女峰会使你身临其境,游兴大发。这里,不仅一山一水、一沟一壑、一峰一石都很别致、优美,就连山上的一林一木、一草一花、一树一枝也都那样美妙、神奇。
巨大的高差,形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气候、动植物带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松栎类景观林、桦木景观林、冷杉景观林、落叶桦景观林和高山灌丛景观林等五个景观林带,界限清晰,色调鲜明。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种类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天然动物园”之称。在太白山复杂多变的地理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太白山特有种和新种,如太白红杉、眉柳、太白参、太白乌头、太白贝母、太白忍冬等。园内共有种子植物1850种。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独叶草、星叶草、大果青杄、狭叶瓶尔小草等9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庙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台槭、金钱槭、领春木、紫斑牡丹、延龄草等11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公园内有森林动物、昆虫169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等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红腹角雉、苏门羚、大鲵等7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回归大自然提供发良好场所。茂密的原始森林,能有效地调节气候、吸碳制氧、消除烟尘、吸收毒气、杀灭细菌、隔音消声、净化水源、美化环境改造人类生活环境。经西安医科大学教研室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测定,最高值为25000/cm3,是进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园内天然矿泉水井水温达70.9℃,水中含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份和微量元素,为优质医疗矿泉水,对各种皮肤病、风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漫步园内,踩着如茵的绿地,林海茫茫,浓阴匝地,灿烂的阳光透过如伞的树冠,金黄的光斑洒满蜿蜒的小径;呼啸的山风掠过头顶的树梢,遥远的呼吁声在林中回荡。脚下,古道蜿蜒、曲径通幽。鸟儿在耳边鸣唱,秋虫在溪边弹琴。而或乘坐缆车在林间穿行,远望山岭青翠,层峦叠嶂,飞瀑流泉,风光宜人。近看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莺飞燕舞,风光诱人。此时此刻,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怀幽之情悄然而至。宁静深沉的森林,清新湿润的空气,怎不令人陶醉与神往。通过近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宝鸡旅游业的龙头,列为陕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八大旅游景区之一。
又名八仙台,海拔3767.2米,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为太白山绝顶,恰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
-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6个高山湖泊,系冰川遗迹之冰斗湖、冰碛湖、冰蚀湖,水面1000-8000m2,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印月映日,呈串珠状排列于拔仙台南北,被誉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边常有白顶溪鸲小鸟,飞行敏捷,鸣声啾啾,见人不惧,飞临水面,衔取湖中草叶,人称“净池鸟”、“净水童子”。
太白积雪--太白山终年积雪,奇特壮观,历来为文人所赞颂。从春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至秋,中低山野花盛开,姹紫嫣红,叶红似火,果挂枝头,山巅白雪覆盖,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格外壮丽,留下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佳话。
──采药人称太白山为药山、神山。据说药王孙思邈曾与三太白理论太白山属谁,三位太白讲,大爷海底藏有镇山宝钱,此山应属他们,药王取下发簪,往空中抛去,对三位太白讲,你看太白山顶上遍布银针,此山应是药山。银针便是现今人们叫的“太白茶”。从此以后,采药人上太白山,不拜三太白,只拜孙思邈。
花海从春到秋,春天的低山,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粉的山杏、红的山桃,如帛似绢,恰似一朵盛开的荷花将太白山托起;“嫩绿初染千梢鲜,山花情怀更烂漫,万紫千红锦绣展,粉杏红桃如帛绢”;黄棣如锦,梨樱团团,丛丛似火焰,个个如旌旗,群山尽染;鹅黄的棠棣、蒲公英,又好似给太白山铺上了一层锦毯;紫红色的紫荆花、丁香,仿佛要把整个山野染亮。还有那报春花、叶上花、水百合、金银花等,真可谓“山林吐芬芳,鸟语伴歌行”。
太白山春天最美的就是杜鹃花海。一株株、一簇簇长成了树,繁衍成了林,遍布在太白山的怀抱。五月的阳光下杜鹃竞相开放,或白或红、或粉或紫,流光溢彩。一团团花球,一株株花树,一片片花坪,一面面花坡,把太白山装扮成花的山、花的海、花的梦。太白杜鹃蔚蔚一番大观!
夏天,从中山到高山,几十种杜鹃、绣线菊、乌头花,或点缀莽林,或万顷成片,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竞相开放,红、白、粉、紫色彩斑斓,红粉摇曳,紫橙妖艳。盛夏,是生命的季节,林茂草密,绿野茫茫,生机昂然,林荫夹道,溪水潺潺,浓绿滴翠,凉爽宜人,空气清新,莺飞燕舞,百鸟欢歌,“入林处处有氧吧,戏水淋淋生情趣”太白山成了绿的海洋,涛的世界,顶峰偶尔雪花飞舞,在炎炎酷暑之际感受“天然空调”,凉爽别致。夏天的太白山像一个待嫁的新娘,茫茫云海是她洁白的婚纱,清澈的湖水是她深情的眼波,碧翠的青山是她的倩影,清爽的山风是她温柔的呼吸。太白山的夏天最让人留恋的就是她的清凉世界。这里没有赤日炎炎、酷暑燥热,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消夏胜地。山风吹走了热浪,留下了心旷神怡,山泉融解了焦躁,留下了叮咚乐曲。在这里让身心和灵魂都融入大自然,享受一番“森林浴”,清洁五脏六腑,真是乐哉!悠哉!
秋季时分,天高云淡,枫红菊黄,漫山锦绣,高山区的太白红杉黄了、红了,顿时山河一片锦绣;中低山区,红枫黄菊,漫山遍野;清泉叮咚,风景独好。这是收获的季节,猕猴桃熟了、五味子熟了,松籽熟了、茅栗熟了、橡籽也熟了。林稍,松鸦啼鸣、松鼠欢跃、黑熊折枝;林下,野猪拱地、雉鸡琢食、山鹿光顾。“红叶招展如旌旗,林景映眼似锦图;水漂红叶送爱意,人行画廊猎珍奇;枫红菊黄林尽染,山珍野果笑蓝天;鬃羊羚牛溪边饮,金猴松鼠枝上攀”。高山草甸犹如大草原,看花海,百花含笑,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妖娆。秋天的太白山像一个哺乳的母亲,满山的红叶是她双颊的红晕,丰沛的泉水是她甜美的乳汁,连珠的湖泊是她佩戴的饰物,飘香的野果是她迎宾的果盘……太白山的秋天最迷人的就是他的五彩斑斓。就像是那一位画师一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七彩流溢,层林尽染。深红的漆树、大红的枫叶、杏黄的红桦、翠绿的青松、墨绿的冷杉,再衬以蓝天白云,简直就是一幅自然天成的绝美油画,观赏太白秋色,自然就走进了画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画中人”。冬天,漫天飞雪,玉树琼花,银岭雪原;山瘦草枯,百瀑皆冰,雪海万里,冬韵十足,好一张北国风光的巨幅画卷。
冬天的太白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满山的积雪像身着的白袍,晶莹的冰挂雾凇像银白的须眉,玉砌般的山峰是他冰雕的创意,涌流的温泉是他炽热的心曲……在海拔3500m,是乔木生长的极限高度,由于气候严寒,山高风大。树木每年的生长期仅3个多月,所以生长缓慢,在这十分艰苦的生长条件下,严寒使他们不能尽情舒展,但岁月赋与他们独特的风姿。这些高山松经历了漫长岁月才长成奇树,形成了太白山“天宫盆景园”,一棵棵高山松、葡地柏被风雕塑成千姿百态造型,成为一道奇异的风景线,犹如“动态的画”、“无声的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含香聚瑞,多姿多彩的植物,形、色、香、味皆有,大自然形成的立体画卷,“一步一重天,一景可千观”,游览其间平添许多乐趣,令人浮想翩翩,让人生的意境更加高雅,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