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太谷区大佛山天宁寺介绍

时间:2024-11-13 08:10:16

大佛山天宁寺远景

大佛山石台阶

天宁寺位于晋中市太谷区东南的侯城乡凤景山(大佛山)之巅。山顶有绿色浮屠一座,浮屠下有庙宇曰:天宁寺。早在三国魏晋时期,当时就有僧人开始在大佛山凿洞禅修。明万历《太谷县志》记载“有石佛坐像,纵横约四丈许,号大佛,建三层阁贮之,山巅有浮图一座”。明万历十一年(1583)天宁寺正式创建,是全国现存较少的泥塑大佛,故人们以天宁寺中的大佛为名将凤景山俗称为“大佛山”,而凤景山之名却很少有人提及,目前大佛山之名家喻户晓,而凤景山却是知之甚少,正是“山因佛而驰名,佛以山而圣洁”。清乾隆三十九年、道光二十七年重修。清高宗时的太谷知县高继允和郭晋在各自所修的《太谷县志》中记载“凤景山顶有大佛寺,男女登临拜祷”,还记载“每四月初八,邑民登眺者不绝”。自古以来,人们争相登临山顶拜佛祈福,远观笔架山仰天大卧佛奇景,此俗相沿至今。后经不断修复,成为佛教活动场所之一。现在是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分主院、东院、西院、南院,共计41间殿亭,占地6680平方米,整个寺院楼阁重叠、殿堂林立。

天王殿

天王殿

向山上行200余米,即至头道山门天王殿,大殿建于2.78米高平台上。天王殿为石贴面券窑,面宽3间,中供哼哈二将,由天王殿向上行50余步,登15级台阶为“大佛山”门额的石牌坊,自牌坊登213级石阶至一平面呈三角形的平台,上建双坡硬山顶山门,山门内左右各建石券房3间,然后登22级石阶至主院,主院方砖墁地,植古柏,摈树各一。主院的大殿二层,面阔5间,进深4间,悬山顶。殿内供有高10米的砂石质释迦牟尼石刻佛像。

大佛

大佛阁

大佛院

大殿两侧为东西配殿,东配殿中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的圣像,供人们顶礼膜拜。

圣救度母

西配殿则是圣救度母殿,圣救度母在太谷的其他寺庙中还没有见到,想必太谷只此一处,这里简单说一下圣救度母其人,“度母”全称圣救度母,取义于救度无量众生急切有力,为众生及诸佛之母。 观音菩萨本来就是诸佛之大悲,而度母更是观音之悲泪所化,更是诸佛利益众生之事业化身,所以我们每当有困难时,求度母是最灵验的。诸佛加持未来众生,凡能意念度母名号者,必得诸佛大加持力,能从种种的灾难恐惧中解脱,免除三有的痛苦。因度母之愿力,当世间越浊劣,则其救度之力越快速,摧灭魔军之力越强,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够精进,发心不够垦切,本尊感应较慢,惟有度母感应最快,以度母的智慧眼,观察世间快如闪电之故。 如果我们有困境,例如非人魔障、生意上有困难、贫苦或种种身心病患等,都可以求度母为我们解决。以毫不怀疑之心诵念可免除一切烦恼,祈愿皆可顺遂。现在,念度母名号的成效最为迅速,消灾满愿、轻松改命,临终则引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迅速成佛!所以每年朝拜度母的信众络绎不绝。

文峰塔

大佛院两侧为禅房院分上下两院,共计房屋41间,其后山顶有明代建造的孔雀蓝琉璃文峰塔一座,建于3米高的石台基上,共13层,高20米。内部砖构实心,表以琉璃,孔雀蓝色泽闪耀,流光溢彩。2009年,直达山顶的旅游盘山公路开通,大佛山成为太谷乃至晋中著名的佛教游览风景区。

文殊殿

大佛院的后面则为文殊殿,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是华严三圣之一,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掌智慧,其头顶有五髻,代表五智;左手持宝箭代表智慧之锐利;右手持金莲花,金莲花上有般若经代表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座下青狮代表智慧之威猛,摧伏烦恼魔障。每年大佛山庙会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到文殊殿前许愿,祈请文殊菩萨护佑年经人学业有成,智慧增长;成年人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观佛台

最后站在观佛台上远可鸟瞰太谷,近可观仰佛容,令人心旷神怡,也使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放松,在佛的洗礼下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是一个不错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