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博物馆简介 古建静默 国粹扬声

时间:2024-09-17 08:23:51

历史悠久的北京,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拥有179家博物馆,数量仅次于英国伦敦,位列世界第二。众多博物馆中,有的规模宏大,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有的设施先进,如北京天文馆,还有的趣味十足,如中国科学技术馆。这些依托于现代化建筑的博物馆将过去、现在、未来的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再现,令人获益匪浅。而位于西城区虎坊桥西南角的北京戏曲博物馆,在周围现代化建筑的环绕下,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间北京市建成开放的第100座博物馆古韵十足,从外看去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好似旧时的王府。门前广场上抽象的脸谱雕塑又将人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当中。

游文昌阁 品戏曲史

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原先的湖广会馆,北京戏曲博物馆就是在会馆内文昌阁 、乡贤祠的基础上完善建成,并于199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的。通过博物馆中陈列的详实而珍贵的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以京剧、昆曲艺术为主的北京戏曲发展史得以再现。

博物馆内收藏有很多梨园名流使用过的实物和道具,如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名琴”,这是京胡制作大师史善朋先生根据“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位艺术大师的嗓音条件和演唱风格,量身定做的四把京胡。还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年,宫中赐给京剧名家陈德霖的“内供奉”腰牌,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此外,还有京剧名家王瑶卿、梅兰芳的拜师图,武生泰斗杨小楼等演出用的戏装,张君秋、李万春等诸多名家所用物品。这些历经艰辛收集来的展品,都可看作是昔日京剧名角的代表,让人感触颇深。

这里不仅可以细细品赏名角穿过的戏装及用品,还可一睹名角书写的碑文。在北京戏曲博物馆里,有一口名为“子午井”的水井,水井两侧立有两座石碑,碑文是由梨园名角时慧宝和著名琴师徐兰沅所书,记载了梨园前辈为贫苦的同行购置义园的过程及捐款数目。

而这口子午井更是令人称奇,据说其每日逢子时和午时会清泉上涌,清甜异于平时,故曰“子午井”。水井口径约2尺,深有7丈余。井台围以护栏,刻有铭文,著名国文教授、清光绪举人傅岳棻撰序,记述了子午井名称的来源和其他始末。铭文写道:“湖广馆文昌阁之下有井曰子午,纪文达《阅微草堂笔记》云:‘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其理莫明,或曰阴起午中,阳生子半,与地气应也。’然二时何以水味独甘,其理究不可知,或说亦末足据。”铭文中还历数了与此地有关的达官名流。

百年戏楼 霓裳同咏

如果您是一位戏迷,不妨前往湖广会馆大戏楼,一边品茶,一边观看精彩的戏曲演出。湖广会馆的大戏楼曾被誉为“世界十大木结构剧场建筑之一”。舞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和如意吉祥图案,戏楼前抱柱悬有一联,长约3.6米。上联曰:“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配:“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戏台上方有一块“霓裳同咏”匾额,黑底金字,满堂生辉。

中华民国以后,京剧大师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都曾在此演出,使这里成为当时闻名一时的戏曲演出场所。戏楼二层由包厢式看楼环拱,共设十二个包厢,看池及包厢中均设置仿古硬木家具,尽显老北京的戏楼古韵。

在幽雅恬静、儒香气浓的古戏楼里,每晚都有京剧名家演出精彩的戏曲,双休日日场还有京剧、昆曲名家演出的经典剧目。而每周六上午的百年京剧老票房“赓扬集”,更是资深票友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自娱自乐以戏会友的场所。

“赓扬集”最早由清末名票王君直发起,后来被北京京剧院演员郭新生、李世英夫妇重新恢复,十几年来已经吸引了几十万人次的票友到此听戏赏剧,可以说是京剧界的一个奇迹,因为在这里,能看到京剧在北京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在这里登台演出的票友,唱功在某一段上未必输给专业演员。如同名字本身的含义一样—“赓”意为继续、承继,“扬”是发扬,“集”则是群贤毕集,今天的“赓扬集”正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弘扬。

湖广会馆 见证历史

湖广会馆不仅是了解戏曲的好去处,在近200年的历史中,这里还曾是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者。明朝万历年间,此处为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的宅邸。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湖南长沙人、大学士刘权之与湖北黄冈人、顺天府尹李钧简“为光耀桑梓,联络南北乡谊,创议公建湖广会馆于北京虎坊桥”。清道光十年(1830年),馆内修建了戏楼,扩大了面积,成为湖广同乡联谊场所。“湖广”二字始于元代的湖广省,后专指湖南、湖北两地。据史料记载,乾隆、嘉庆年间,很多大臣都在此居住过,如刘权之、王杰等。清同治九年(1870年),晚晴名臣曾国藩还在这里办过六十大寿。

会馆是旧时代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明清两朝定都北京,每三年在京进行一次科考会试。中试的举子等待朝廷分配官职,落榜举子则滞留京师等待三年后的会试,为解决这些人的食宿问题,各省及有些府县纷纷在京设立会馆,专门接待本乡本土的举子。另外,工商各行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协调关系,联络感情,也建立了一些行业会馆。湖广会馆正是北京众多会馆中的一员。

明朝至清中叶时,北京公开演戏的场所很少,大部分戏剧的演出都在会馆的戏楼里举行,所以,较大的会馆一般都建有戏楼。清朝时期,正乙祠、湖广会馆、安徽会馆、阳平会馆被称为“四大戏楼”。汉剧、豫剧、蒲剧、粤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都曾在会馆中上演,这也促成了乾隆末年的“四大徽班”进京。晚清及中华民国时期,谭鑫培、余叔岩等京剧名伶常在此演戏,谭鑫培曾和田桂凤在此演过《坐楼杀惜》。两湖旅京人士自会馆成立始,每年正月举行团拜,并约集名伶演剧三日。上自大员,下至小官小吏,同聚一堂,杯酒联欢。

值得一提的是,湖广会馆还是一座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地方,这里是国民党的诞生地。1912年8月25日下午,孙中山先生在此主持了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五个团体的合并大会,正式成立了国民党。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孙中山先生曾五次莅临湖广会馆,并发表了政治演说。2009年5月25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就曾专程来湖广会馆访问凭吊。

修复后的湖广会馆,不仅为北京增添了一处新景点,成为了解中国戏曲历史文化的好去处,更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何不在北京这座古韵十足的北京戏曲博物馆中,沿着名人的足迹,了解其辉煌的历史,品赏京剧这门国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