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天下第五泉的淮东第一观——扬州大明寺简介

时间:2024-11-19 10:21:22

千年古刹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被誉为“扬州第一名胜”。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在大明寺传经授戒,该寺因此名闻天下。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一直沿用“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坐像回国巡展,复名“大明寺”。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西园。

景区中部的主体寺庙建筑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牌楼、山门、大雄宝殿。南边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的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今堂内还挂有“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的匾额,堂北檐挂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欧阳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北边是欧阳祠。东路南边是方丈室平远楼,北边是鉴真纪念堂。

其中鉴真纪念堂是大明寺重要的建筑,鉴真曾六次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中国的佛教与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并圆寂于此寺。鉴真纪念堂是由梁思成先生设计,于1973年建成,参照了日本唐招提寺的风格,典雅古朴,保存了唐代的建筑艺术风格。纪念堂前碑亭里立着刻有“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汉白玉碑。院子的正当中有一个石灯笼,为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所送,与唐招提寺中的另一个石灯笼是一对。纪念堂内供奉着楠木做的鉴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鉴真像,是他圆寂时的模样。纪念堂对面的鉴真史料馆,可以从介绍中了解到鉴真的事迹。

景区东部的栖灵塔是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于大明寺内所建, 现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复原重建的。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新建的宝塔古风犹存,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塔内有三宝:6颗释迦摩尼舍利子,金丝楠木镶嵌昆仑玉的祈福佛塔,塔下深埋的西晋时期玉刻佛首。

景区西部的后花园-西园,因与乾隆下江南有关,又叫御园,园林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东有乾隆御碑亭,立着三块乾隆御碑。乾隆御碑亭南是天下第五泉,第五泉石井栏上阴刻有"第五泉"三字和"光绪二年八月吉日敬立"字样。井周边用小青砖铺底,呈六边形,西侧有长方形石碑,宽0.8米,高2.1米。上刻(阴刻)"第五泉"三个大字。北宋欧阳修任职扬州时,曾建平山堂并尝此井水,赞不绝口,被唐代茶圣陆羽列为天下第十二佳水。后来又被唐代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五泉”,故此得名。

大明寺是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北宋著名诗人秦观在游览大明寺后,留下了“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的佳句。自此大明寺便有了淮东第一观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