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中期,有距今18.5万年的“长阳人”穴居洞中。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巴人著名首领廪君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夏商时期,巴族势力范围已经跨越清江流域,直逼中原,以致周武王姬发剪灭殷商还借助了巴人的力量。在颠覆商纣的牧野之战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故后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周武王对巴人的勇武大加赞赏,“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这是巴人建国的最早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巴人与东边强大的楚国争斗达数百年之久,后因内乱,加之秦楚夹击,势力日渐削弱,直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惠文王所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长阳之地属黔中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睦州,并置巴山、盐水二县。宋朝,长阳隶属荆湖北路(据《元史》卷五十九1418页)。元朝,长阳隶属荆湖北道峡州路(据《元史》卷五十九1418页)。明朝,长阳隶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夷陵州(据《明史》卷四十四1081、1082页)。清朝,“长阳,雍正六年(1728年)属湖北布政使司直隶之归州”,“十三年(1735年),宜昌升为府,……长阳、兴山、巴东来属”(《清史稿·地理志》)。民国初,废除府州建制,湖北分设江汉、襄阳、荆南3道,共辖69县,长阳隶属荆南道。后分全省为11和8个行政督察区,长阳先后属第九、第六督察区。
1949年6月,中共长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荆门组建。7月18日,龙舟坪解放,县委、县人民政府随即迁于此地。1958年11月至1961年5月,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后,长阳改隶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以国函字115号文件批准撤销长阳县,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仍隶属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地市合并后,长阳隶属宜昌市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