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玄妙观后的中山堂,民国时期苏州的会议中心,你去过吗?

时间:2024-09-22 10:39:54

至今的中山堂建造在道教万神宝殿——弥罗宝阁的原址上。

苏州玄妙观曾经是中华大地上最大的道观,其中的弥罗宝阁堪称为道教万神宝殿,也是江南体量最大最辉煌的一座道教建筑。

弥罗宝阁始建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据传所建募集的款项包括了时任江苏巡抚周忱、苏州知府况钟捐出的官俸。

清康熙十二年(1438年),时任布政司慕天颜请当时玄妙观道人募款重修,历时三年。

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王翚、杨晋等人绘制了《圣祖南巡图》,其中第七卷画中就有玄妙观的弥罗宝阁,可见其建筑之雄伟。

《圣祖南巡图》中的弥罗宝阁

咸丰十年(1860年),弥罗宝阁毁于太平天国兵火。

光绪年间(1871年—1908年),近代最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出资重建弥罗宝阁。建成之后的弥罗宝阁仍不失道教万神宝殿的地位且是苏州城内的一大景观。

光绪年间的弥罗宝阁

弥罗宝阁中呈现出的“静轮天宫,将道人心目中的天上盛景重现于了人间……

1912年,弥罗宝阁毁于一场至今仍为历史悬案的大火中。当时吴名流叶冒炽、叶圣陶都对这场大火留有文字,叶冒炽文……再视则红光烛天矣。亟登楼视之,白烟蓬蓬而起,火星飞爆,如万弩之齐发……自夜七点半焚至八点半开始渐熄……

中山堂,民国时期苏州的会议中心。

1931年,当时的吴具(苏州)民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为吴具(苏州)社会活动的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决定在弥罗宝阁原址建造一座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建造资金来源于各界募集所得(3.5万余元)。设计方为王信记,是座中西合璧的青砖二层民国建筑,楼下为大礼堂,楼上为办公区域,二楼中间有一个外置阳台。中山堂外观,至今未变。施工方为沈兴记营造厂,于1933年4月4日落成,落成后的中山纪念堂,简称中山堂,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936年中山堂旧影

中山堂,民国时期也是政府的会议中心。民国时期苏州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举办。其中1936年11月20日,在中山堂举行的吴县各界绥远卫国将士后援会成立大会,掀起了苏州人的援绥抗日热潮。

吴县中医公会第四届执监委员就职典礼合影

中山堂曾是“苏州地区”的天地。

在1983年苏州地区和苏州市合并之前,中山堂归属于苏州地区电影公司,也是玄妙观地区一块好白相的地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堂也放电影,放到电影要比“小公园”放的电影档期要晚些;但是,价格便宜到让人“飞”起来。

每每星期六晚上,中山堂门口人头攒攒,南腔北调,常熟话、昆山话、松江话……都是苏州地区机关的工作人员及家属,他们是来看戏的,且都是赠券,苏州人就是有钱也进不了,“地区”虽说都是“乡下人”,但也有自己的优势。

当时,来此演出的文艺团体都是准体制内的,有地区京剧园、锡剧团、有南京前线歌舞团……

中山堂

至今的中山堂是苏州滑稽剧团的驻地,也被围边的建筑包围了起来,显不出一点“伟岸”了。但是,仍不失为一处保存相对完整的民国建筑。